格律诗词浅谈
--在2022.04.23第27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大会上的辅导讲座
(李祥荣)
格律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,是我们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,格律诗词的学习与传承有利于振兴我国民族文化,凝聚民族力量,展现时代精神,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。认真学习和创作格律诗词,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,开拓视野,增长知识,品味中国古代诗歌兴起、升华、发展、演变的历史。有利于陶冶情操,使我们遨游在诗歌的海洋之中,享受诗词给我们带来的辞藻之美、音韵之美、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,从而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、文化底蕴和文化涵养。目前,社会上学习和创作格律诗词的人数甚少,为繁荣和发展我们浩口的文学创作,活跃浩口文化生活,提升浩口文化品位,争创中华诗词之乡,我们主办了这次讲座,今天我简要讲一下格律类诗词的学习与创作,供大家参考。
我们学习创作格律诗词,要遵循它一些特有规律。现在社会上对于格律诗词的学习有一种恐惧感,一方面,年轻人认为格律诗词规矩太多不好掌握,有畏难情绪;另一方面,懂得格律的业内人士相对清高,不愿意做一些关爱、引导、点拨、传授方面的工作。造成了学习创作格律诗词的人越来越少,青黄不接。其实学习创作格律诗词并不很难,只要我们弄懂平仄、遵照韵律、守住几个主要规矩,创作起来也十分方便。
一、懂平仄
平仄是格律诗词的魂。不懂平仄就无法谈格律。平仄就是一个字的读音与声调。
我们现在判断平仄基本上是以旧时的平上去入为基础来进行划分,然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是汉语拼音方案,康熙字典这样记述:“平声平道莫低昂,上声高呼猛烈强,去声分明哀远道,入声短促急收藏”,仅凭这几句话我们已经无法读出平上去入的声调,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如何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来判定一个字的平仄。汉语拼音四个声调: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。 阴平、阳平,大多数属于平声。上声、去声属于仄声。入声是仄声。汉语拼音方案实施以后,入声完全消失,分别进入到了阴阳上去四声之中,进入到上、去声的我们可以不管,因为上、去声本就属于仄声,还有一部分进入到了阴平、阳平之中,且以阳平居多,诸如:屋谷俗旭竹服哭菊急室节叶别泽得发夕甲八等字虽然都在阳平之中,但都是入声字,究竟怎么去识别这些入声字呢?三个有效办法:一是死记,《佩文诗韵》中平上去入四声,入声字共有1763个,其中生僻字和不常用的就占去了一半以上,常用的入声字大约只有800左右,七十年代我把这些常用的入声字抄写出来,用钢板刻印,采用多看多读多记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。这个办法虽然很蠢,但特别有效。二是找诀窍:根据多年实践,在汉语拼音方案中,凡是韵尾带-n或者- ng的汉字不是入声字。( an en in ian uan uen un ang iang ing iong uang ueng eng ong),这样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。三是查询:对于个别吃不准的字,可以用手机或电脑输入“平仄查询”上网一搜一目了然,过去我们没有网络可用,我就到处找人弄了一部民国时期出版的学生字典,民国时期的字典是注音式,字典中都以平上去入对每一个字进行了标注,用起来也比较方便。
现在,如果使用新韵创作格律诗,平仄的判定就更加简单:阴平阳平都是平声,上声去声就都是仄声。
二、遵韵律
遵韵律,讲的是押韵,用汉语拼音方案说就是在句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。押韵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,能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。就是在民间流传的打油诗也是讲究押韵的,我们平时把它叫做顺口溜或对口拍子。比如民间流传甚广的张打油咏雪诗:“江山一笼统,井上黑窟窿,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,开门一泡尿,一个大窟窿”。它也有押韵方面的讲究,只是创作格律诗词,用韵有更加严格的规定。格律诗词以韵书为标准进行押韵,比如东方的“东”和冬天的“冬”在平水韵里就不属同一韵部,可见韵书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。
现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是清朝时期定型的《佩文诗韵》,也叫平水韵。中华诗词学会曾经提出过“倡今知古,双轨并行”用韵方针,并且推出过一套《中华新韵(十四韵)》供广大诗词爱好者使用。这是现在通用的两个押韵版本。
当前很多人写格律诗都使用中华新韵(即十四韵)。用新韵押韵,可以用拼音判定平仄,阴平阳平是平声,上声去声是仄声。但是如果我们用平水韵押韵,就必须以平上去入来判定平仄,大家创作格律诗词,在平仄、押韵方面千万不要新旧混用,这是不许可的。
按照格律的押韵规定,我们每一首诗,只能押一部韵,如果用了其它韵部,就叫出韵 (也叫“落韵”或“串韵”),这是不能允许的。
现在只要我们从网上买一套《诗韵》和一本《诗词格律》约30元左右,如果不想买这些书,在网上下载也可以,有了这,我们就可以开始格律诗词的创作。
词的用韵,规定使用清·戈载所编《词林正韵》。词韵共十九部,从十五到十九部全部是入声韵,而一到十四部的词韵中,既有平声韵,也有仄声韵,这是因为按照词律规定,有很多词牌是平仄通押,但是限定只能在一部韵中进行押韵,不允许出韵。当然也有平仄跨韵的,所以,我们在填词的时候必须弄清楚是在一个韵部还是可以跨韵,在用韵的问题上,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些就够了。
说到写词,我们把写词一般通称为“填词”,其实就是“描红”,老师给出了“影本”,我们就只能按照“影本”要求的字数、平仄、对仗、押韵方式和每句的句式进行填写。在“词牌”中,每一个词牌都有正体、变体,种类繁多,作者也不尽相同,所以我们填词的作者,最好在词作后附加说明是按照某某版本(诸如:万树《词律》、《唐宋词格律》、《白香词谱》、《钦定词谱》等),某某作者(诸如:白居易、秦观、刘过、欧阳修、李清照、陆游、周邦彦等)的词式创作而成。比如我写过一首《万年欢·庆祝建党100周年》在后面就注明:据《钦定词谱》王安礼词式,双调,98字,前段9句5平韵,后段9句,4平韵。写诗也是一样,特别是使用新韵创作的格律诗,最好在作品题目栏后注明新韵,并打上括号,这样负责审稿的同志工作起来就十分方便。当然在排版印刷时有些字样就不一定还要标注在作品之中。
三、守规矩
所谓守规矩,就是要按照格律诗词的规定套路来进行操作。格律诗词的规矩很多,但是我们要记住几个主要规矩。
一是平仄的规矩。(前面已讲,不再重复)
五律 仄起式 ( 如首句入韵,则为“仄仄仄平平”)
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平平平仄仄,仄仄仄平平。
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平平平仄仄,仄仄仄平平。
五律 平起式 (如首句入韵,则为“平平仄仄平”)
平平平仄仄,仄仄仄平平。
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平平平仄仄,仄仄仄平平。
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五言绝句,是五言律诗的减半。因此,五言绝句的平仄只须按照五言律诗的平仄就行了。
七律 平起式 (如首句不入韵,则为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)
平平仄仄仄平平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七律 仄起式 (如首句不入韵,则为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)
仄仄平平仄仄平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※ 平时,为叙述方便,我们把七言律诗分为四个节,最后一个字叫脚节,脚节之上为腹节,腹节之上为头节,头节之上为顶节(即顶、头、腹、脚)。我们把律诗的第一、二两句叫做首联;三、四两句叫做颔联;五、六两句叫做颈联;最后两句叫做尾联。
二是押韵的规矩(上面已谈及,不再重复)
三是替、对、粘的规矩
替的规矩:在每一句诗中,其中的2、4、6字要平仄交替,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二四六分明,没有交替的就叫“失替”。
对的规矩:就是在一首诗中,每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对,不相对的就叫“失对”。
粘的规矩:在律诗和绝句中,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之间平仄必须相粘,这是粘的规矩,不遵守这个规矩的就叫做“失粘”。
四是对仗的规矩。对仗是律诗必要的条件,而律诗的对仗主要用于颔联和颈联,至于绝句,大多数可以不用对仗。
对仗粗略地讲,只须名对名,动对动,形容对形容,副词对副词。对仗分为工对与宽对,对仗的范围越小,对仗也就越工整。《词林典腋》和《诗腋》专门登载了对偶的词句,并分门别类作为示范。还有一套启蒙读物,叫做《声律启蒙》和《笠翁对韵》,建议大家可以买来看看,应该说看一下有好处。
以上规矩对于格律诗词来说十分重要,弄懂并遵守这些规矩就算是小有成就。其它的一些规矩以后我们可以去慢慢适应。诸如:孤平、挤韵(诗中使用与韵脚同韵母的字)、撞韵(不用韵的尾字用了同韵母的仄声字)、连韵(同音字入韵,如:一东的中、宗、盅,二冬的凶、汹,农、浓、龙,一先的千、阡、牵,下平七阳的芳、方,羊、阳、扬,乡、香、湘等等)、合掌(律诗的三四、五六句其实是两副对联,如果一副对联上下句意思相同,就是合掌)、诗之八病:平头(上句一、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、二两字同声:平上去入,这也是失对的一种形式)上尾(上句尾字和下句尾字俱用平声,虽韵异而声同,如西北有高楼,上与浮云齐,楼齐皆平声;又一句尾字与三句尾字连用同声,这在论诗八病中也叫鹤膝,(古人谈诗之八病: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正纽、旁纽)如: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书札,上言长相思,下言久离别。来思皆平声;又如:新制齐纨素,皎洁如霜雪,裁为合欢扇,团圆似秋月。素扇皆去声。出句的句脚上去入俱全最好,最低限度也要避免邻近的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,否则就是上尾)。蜂腰(谓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)、大韵(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韵)、小韵(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)、正纽(上下两句之中,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)、旁纽(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,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;或上句已用董韵、送韵之字,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)新旧韵混用、尾三连平(仄)、【七律尽量避免三同头:含三平头和三仄头】等等,这些都是我们要引起注意的,等大家创作熟练之后,再了解也不算迟。
四、善变通
当我们掌握了“懂平仄”“遵韵律”“守规矩”之后,就要进一步学会“善变通”,我们所说的善变通其实就是灵活地运用拗救知识,来写出一些质量较好的作品。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,没有必要同时学习,等大家有了一定基础,我们再去探讨。
总之,了解了以上内容,我们就可以开始格律诗词的写作。当然,要想把诗词写得很好,还要多读多看多记,俗话说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还有一句叫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,这些都是前人积累的经验。
如果我们写好了一首诗作,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搜索“格律在线”,然后输入自己的作品,检查一下是否合格,如有不合格的地方,再稍事修改,力争做到合格。
总之,“写作诗词要守规,判清平仄勿蛮为。对粘用韵须端切,玉琢精雕自运帷。”
以上我就近体诗词的写作谈了些肤浅看法,谨供爱好格律诗词的同行参考借鉴,不妥之处祈请批评。
为方便初学者学习,现将可以借鉴的格律类资料罗列如下:
对仗类启蒙读物:清·车万育《声律启蒙》、清·李渔《笠翁对韵》
格律方面的书籍:王力著《诗词格律》、《诗词格律十讲》、《诗词格律概要》、《汉语诗律学》、夏方进著《诗词格律与创作》、施向东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》、谢桃坊《诗词格律教程》、林克胜《诗律详解》、申忠信《诗词格律三十三讲》、张小燕 陈佳《诗词格律全集》。刘坡公(刘伯公)《学诗百法》、刘坡公《学词百法》。龙榆生《词学十讲》。
工具类书籍:《中华新韵》、《平水韵》、《诗韵》、《诗韵合璧》、《诗韵集成》、《佩文诗韵》、《佩文韵府》、清·周兆基《佩文诗韵举要》、清戈载《词林正韵》、龙榆生《唐宋词格律》、清·万树《词律》、清·舒梦兰《白香词谱》、《钦定词谱》
现在网上此类书籍甚多,大多数都可以买到。